1991年遊戲合集
遊戲史上的黃金年份:1991
1991年是改寫遊戲產業格局的關鍵年份,任天堂、SEGA與各大平台在這一年推出了無數傳世經典。8-bit技術在此時臻於成熟,同時為16-bit革命拉開序幕,為玩家帶來空前豐富的遊戲類型體驗。
- 任天堂憑藉《薩爾達傳說:眾神的三角神力》(SFC)和《超級瑪利歐世界》確立霸主地位,樹立動作冒險與平台遊戲標竿
- SEGA以《音速小子》打造招牌角色,展現Genesis主機的「blast processing」高速處理性能
- 掌機領域Game Boy以《聖劍傳說》《銀河戰士2》等作品持續擴張
- 《快打旋風2》(街機)以六鍵配置與連段系統重塑格鬥遊戲
- 《文明帝國》(PC)開創4X策略遊戲先河,《小小諾亞》(多平台)首創解謎平台混合玩法
- JRPG透過《最終幻想IV》《勇者鬥惡龍V》(SFC)展現劇情深度
- 《F-ZERO》(SFC)的Mode7圖形技術模擬3D賽車視角
- 《音速小子》的多層卷軸展現主機性能
- 透過《伊蘇I&II》(TurboGrafx-CD)等作品,CD-ROM技術開始嶄露頭角
- 街機廳因《忍者龜:時空之戰》持續繁榮
- PC平台《創世紀:地下世界》為第一人稱RPG鋪路
- 任天堂Game Boy以10:1銷量碾壓競爭對手
1991年是改寫遊戲產業格局的關鍵年份,任天堂、SEGA與各大平台在這一年推出了無數傳世經典。8-bit技術在此時臻於成熟,同時為16-bit革命拉開序幕,為玩家帶來空前豐富的遊戲類型體驗。
主機大戰升溫
任天堂NES(紅白機)與SEGA Genesis(Mega Drive)的競爭加劇:- 任天堂憑藉《薩爾達傳說:眾神的三角神力》(SFC)和《超級瑪利歐世界》確立霸主地位,樹立動作冒險與平台遊戲標竿
- SEGA以《音速小子》打造招牌角色,展現Genesis主機的「blast processing」高速處理性能
- 掌機領域Game Boy以《聖劍傳說》《銀河戰士2》等作品持續擴張
定義類型的經典
多個長青系列於此年誕生:- 《快打旋風2》(街機)以六鍵配置與連段系統重塑格鬥遊戲
- 《文明帝國》(PC)開創4X策略遊戲先河,《小小諾亞》(多平台)首創解謎平台混合玩法
- JRPG透過《最終幻想IV》《勇者鬥惡龍V》(SFC)展現劇情深度
技術革新
開發者突破硬體限制:- 《F-ZERO》(SFC)的Mode7圖形技術模擬3D賽車視角
- 《音速小子》的多層卷軸展現主機性能
- 透過《伊蘇I&II》(TurboGrafx-CD)等作品,CD-ROM技術開始嶄露頭角
文化影響
1991年的影響力超越遊戲範疇:- 街機廳因《忍者龜:時空之戰》持續繁榮
- PC平台《創世紀:地下世界》為第一人稱RPG鋪路
- 任天堂Game Boy以10:1銷量碾壓競爭對手
1991年的當代意義
這一年見證了8-bit技術成熟與16-bit野心的精彩碰撞。透過復古遊戲平台,許多1991年的作品至今仍具可玩性,證明優秀設計能超越技術限制。無論收藏家或新玩家,都能在1991年的遊戲寶庫中找到驚喜。顯示1991年的18款遊戲 - Page 2
快打旋風II:天下鬥士
1991
格鬥系列: 快打旋風
《快打旋風II:天下鬥士》是卡普空於1991年開發發行的街機格鬥遊戲。作為《快打旋風》續作,它透過8名擁有獨特必殺技和戰鬥風格的角色對戰,徹底革新了格鬥遊戲類型。
辛普森家庭(大型電玩版)
1991
清版動作系列: 辛普森家庭
《辛普森家庭》是1991年根據同名動畫改編的大型電玩動作遊戲。玩家可操控荷馬、美枝、霸子或花枝,一路過關斬將穿越春田市,從伯恩斯先生和史密瑟斯手中救回小寶寶瑪姬。